新闻晨报 晨报特派记者周凯北京报道 国务院提交的有关“医改报告”,今天下午将首次在十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进行分组审议。消息人士透露,“医改报 告”中“补需方”(即补贴患者)的原则已经较为确定。 审议“医改报告”在本次常委会会议的议程中,编号为“十七”, 与个税修正案草案、社保法草案等重要法律一样,均为提交本次会议 的重要内容。 据悉,医改方案一旦在全国人大形成共识,就会进入具体的执行 阶段,然后再根据实践情况将其中成熟的部分形成法律法规,而《医 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现有的规章制度也将根据“医改”的精神进行修 改。 就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三大焦点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卫生部首 席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和中国社科院生命伦理专家邱 仁 政府、市场谁唱主角? 在最初征集的九套方案中,就出现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 两套思路。前者主张政府投钱给公立医院,维护其公益性,政府免费 或部分免费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后者则主张政府减少对医 疗服务提供领域的直接干预,向各种资本开放医疗服务市场,政府作 为医疗筹资的主体,向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 据了解,在最终递交国务院的融合方案中,“补需方”已成为较 为确定的方向。而据《财经》杂志报道,明确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属 性、放宽医疗领域准入等已经形成共识。 “现行医疗体制中,百分之六七十的费用由患者来承担,这是不合理的。目前的财政收入已较为充足,应该拿出钱来解决医疗问题。”邱仁宗表示。 营利、非营利如何界定? “现在,营利性的民营医院发育不健康,一些本不应营利的公立医院却挂羊头卖狗肉。”卓小勤认为,医疗机构的改革是医改的当务之急,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划清营利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界限。 他说,我国医疗机构的层次却并不明晰,由于缺乏慈善医院等层次,部分弱势群体看不起病,而民营医院的发展也较为迟缓。他认为,建立 分地区、分人群实施是否可行? 全国性的医改方案尚未推出,一些城市已试行了地方性法规,尤以宿迁和珠海最具标本意义。那么,是否有必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医改政策呢? 卓小勤表示,我国地区差异较为显著,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特别对不发达地区,政府的补贴也应更大一些。邱仁宗则认为,医改方案应该做到全国统一,这样才能体现每个国民在权利上的平等。 |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