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 在老百姓眼中,医院本该是求医问药、教大家如何讲卫生、如何不得病的地方。然而,很多医院的厕所卫生情况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报此前进行的调查中,厕所问题被列为“医院五大最不方便”之一,15.04%的人认为,其中存在“厕所太脏、便池及洗手池的冲水不能自动感应、洗手池旁没有洗手液”等问题(详见本报第153期《医院五大“最不方便”》)。 事隔一年多后,本报记者再次调查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同仁医院等京城六家医院。结果发现,很多医院在其他软硬件条件越来越好的同时,厕所仍是不和谐的“风景”———空间狭小、地面湿滑、设备简陋等问题依然存在,医生患者意见纷纷。卫生单位却搞不好自己的厕所卫生,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医院厕所是卫生死角 走出厕所,恰好碰到一位清洁工拿着拖布,来到门口。记者本想看一看她如何打扫,但由于厕所一直有人占用,在等待了3分钟之后,她只好离开。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和人民医院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在记者调查的六家医院中,所有洗手池边,都没有放置洗手液、卫生纸等用品。同仁医院虽设有洗手液盒,但里面却空空如也。清洁工说,这是因为医院人多,用起来太费,后来索性不灌了。 当然,医院里也有很多做得好的地方。记者发现,六家医院都使用了脚踏式冲水设备。协和医院门诊厕所的每个蹲位旁都设有把手;同仁医院厕所地上铺了防滑瓷砖。北京医院条件是最好的,有宽敞的盥洗台、明亮的镜子、无障碍设施等。而且,在每家医院,病房厕所的卫生状况都比门诊厕所好很多。 厕所卫生,连医生都不满意 其实,在医院上厕所一直是让患者头疼困惑的事,这也是全国的普遍问题。在对三甲医院厕所的调查中,73.02%的人选择了“较脏”,22.97%的人最担心上厕所时“传染上病菌”。10日,在人民医院,一位60多岁的大妈告诉记者:“医院上厕所的什么人都有,门把手、水龙头每天不知道被摸多少次,想想都担心。每次上厕所我都小心翼翼,尽量哪儿都不碰。”一位带孩子去协和医院复 其实,不只患者有意见,连医务人员都对医院厕所不满意。人民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我们医院的厕所有时一排就得半个多小时,特耽误事。所以我现在只能尽量少喝点水、少跑两次厕所。”口腔医院一位护士则认为,如果一个清洁工打扫不过来,那完全可以多找几个清洁工,每天多拖两次地。“洗手池、水龙头该换也得换,不能让它一直脏着、坏着。” 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302医院院长吕占秀告诉记者,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卫生隐患外,还有些“看不到”的漏洞。“一些清洁工没有经过培训,可能会用墩厕所的墩布去墩食堂的地面,或用刚擦了厕所洗手池的抹布去擦病床。我们把这叫‘细菌搬家’。”吕占秀认为,相比普通公共厕所而言,“医院里的任何一个病人都可能是传染源。”其中,对人们最大的威胁就是通过粪便、尿液传播,如果处理粪便不规范,可能造成霍乱、痢疾等疾病传播;而水龙头、门把手等,则可能传播一些肠胃道疾病。另外,有些厕所本身通风不好,还可造成呼吸道感染等。 小厕所缘何成顽疾 与厕所卫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显然是医院日渐先进的软硬件设施。采访中,很多人感叹,这些医院有那么多国内外顶级专家,还拥有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学术地位都是一流的,可卫生环境却那么差,实在太不协调了。为什么一个厕所问题就迟迟不能真正解决呢?对此,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 其次一个原因是,医院人流量大、人群素质参差不齐。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主任丁晓燕介绍说,这一现象在协和等大医院尤其常见。“几乎全国患者都往大医院挤,清洁工很难打扫得过来。还有的人素质低,上完厕所不冲水,洗手液放在那儿也往往‘在劫难逃’。”但并不是人多的地方,厕所就管不好。以首都机场厕所为例,宽敞的空间、干净的环境,甚至还配有吹风机。即便在客流高峰期,也不会到人满为患,脏得不能下脚的地步。李玲表示,“很显然,在管理者看来,机场厕所是城市脸面,甚至是国家脸面,必须重视;而医院更看重的则是医疗技术。另一个客观原因是,两个场所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差别。” 最后,旧楼改造困难也使一些医院厕所难以改头换面。据了解,有些医院门诊楼是70年代老楼,按每天2000人的门诊量设计的,可现在根本不够用。改造起来,显然是很大的工程。 厕所卫生应纳入评估标准 可见,缺少硬性规定、管理者不重视直接导致厕所问题成为医院顽疾。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曾表示,作为整个医院的一部分,医院厕所就该干净整洁。虽然卫生管理部门没有硬性规定,但作为卫生单位,医院就应注意卫生间卫生,这是医院管理的基本功,也是社会检验医院管理是否扎实的重要方面。吕占秀则建议,卫生管理部门可将厕所卫生纳入对医院的评估考核中。 除卫生外,厕所面积也应扩大。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告诉记者,医院厕所和普通场所还不一样。“有的患者行动不便,得有人陪同,这样一来就需要更大空间。”此外,应多些人性化元素。李玲认为,人性化的医院厕所应分两类。一类是专门对外的,适用于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另一类则是专门针对化验人群的。“这些人需要取粪便,应给他们提供更便利的设施。”吕占秀表示,实际上,“厕所改造”并不一定需要太多经济投入。“我们医院为避免传染,同时考虑到如果换感应式水龙头经费较高,于是把将其改成了脚踏式。” 除管理者重视和严格监管外,专家们均表示,全社会都要“树立大卫生观念。医院厕所卫生不是某家医院的事,而是每位使用者的事,它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吕占秀指出,“一定要靠大家提高素养、共同维护,千万别忘了非典带给我们的教训。” |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