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人力资源
注重传承、中西结合 多途径培养中医药人才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7-1-22 点击次数:2036 来源:本站整理

 

   人才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优势资源,其人才培养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中医师承体系建设,但是高层次人才略显不足,民间中医“转正”制度尚需完善,种种问题摆在面前,亟需我国多方面的改革探索。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表示,“中医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怎样建立起以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为主体,同时通过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形成终身教育,并把师承教育贯穿在全过程当中,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是我们积极探索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扩展国医大师队伍 将中医经验更好地传递
  几千年来,中医一直采用师带徒的师承教育方法培养医生,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兴办中医药院校,但同时坚持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方法,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的核心是强调个体差异、辨证论治,老师的毕生个人经验和独特诊疗技术,需要长期的言传身教和临床跟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表示。
  在师承体系中,国医大师既是受益者,也是传道人。据了解,为了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提振中医药人员学习中医、为中医奋斗和贡献的热情,我国已经启动了两届60位国医大师的评选,目前正在准备第三届的评选工作。
  据悉,为了将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更好地传承下来,我国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建立了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支持国医大师参与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建设、担任学科学术带头人等,进一步促进了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播,培养后续传承人。
  院校培养注重中西医结合 让中医人才更加专业
  近年来,随着疾病模式的改变,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及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处处长、肿瘤科主任医师李杰表示,目前仅仅依靠纯中医治疗已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中医医生不仅要掌握中医理论和技术,而且要了解和掌握西医手段,这对病人来说更加获益。
  “现在中医缺骨干人才,缺领军人才,缺高级人才,特别是缺能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解决临床难题的专家型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表示。
  李杰指出,在肿瘤治疗领域,尤其需要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一方面,由于肿瘤患者得病之后都希望得到权威专家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有更多知识全面的医生,奋斗在第一线。”
  据了解,近日通过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明确强调,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不过,高层次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培养出来。”李杰坦言,真正的临床大家需要经验的积累、知识体系的完善,才能形成自己的诊疗特色,这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积淀。
  对此,为了使中医人才更加专业,我国积极寻求对策,加快培养中西医结合紧缺人才。成立学科医联体、与国外联合培养、开展中西医结合培训班、组织基层医生进修……
  据悉,2007年,李杰便成为了首位中美联合培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博士后。
  李杰表示,“联合培养使我获益良多,培养期间,不仅对中药的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国外专家和学者对中医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我国,发展中西医结合型人才是未来一个重要方向,他们既能掌握中医理论,又能利用西医进行治疗,这对疾病的综合防治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李杰建议,加强人才培养首先要有政策支持,其次要重视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和长远规划,第三要建立高层次人才后续培养机制。
  “医学是学无止境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培养模式的介入。中医学习前期需要院校培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之后,可以加入师带徒,请国家名师再次培养,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这样才可以逐步锤炼成为一名真正的临床大家。”李杰说。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