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矛盾突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在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的运行机制,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引导和规范公立医院的行为,督促和保证公立医院履行公益性质的职责,创新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措施,而目前公立医院偏重功利性绩效评价指标,医学的社会事业性质、医学的社会目的和价值在其中很少被考虑[1],这远不能满足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及评价要求,在此情况下,加强对医院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意义
我国医疗机构全方位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与现代医疗机构管理中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管理与经营分开的要求相适应。绩效评价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公立医院改革进展与成效的工具和基本手段[2],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考核,有利于卫生系统整体绩效的提升,它对改变我国医疗机构传统的管理方式,促进医疗机构适应社会需要,保障广大人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 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与医院评价评审相一致,符合《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精神,软硬件兼顾,效率、效益统一,突出社会效益,重点体现“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绩效方面的持续改进”;符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关于绩效考核的要求,同时在指标的体系设计时应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简易性、可操作性原则,坚持指标的系统性等原则,构建适合政府、社会以及患者对公立医院进行管理、监督、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而达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征,保证卫生事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3 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程序
3.1选择适宜的关键绩效指标
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是指对医院战略目标具有增值意义的,用于沟通和考核医院绩效的定量化或行为化的标准体系,能制约影响其他变量指标的核心指标,亦即关键绩效指标(KPI)。
公立医院是承担一定政府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也是独立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但现实存在与医院自主角色相矛盾的是: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职能错位,行政管理职能干预医院经营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医院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没有到位,加上医院评价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政府与医院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导致医院经营管理行为的不规范,这些都是“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所在。对于不同层次的公立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运用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同时,要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联合利益相关者理论[3],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角度建立并选择适合本医院特点的关键指标。
3.1.1政府角度
目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三大差距(城乡之间、阶层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差距),此种资源配置状态不仅造成资源使用的低效率,还造成服务分配的不公平、服务总体质量的下降和可及性的降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卫生事业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医院绩效评价中政府追求的目标。因此,具体到医院绩效评价中,笔者认为,政府角度绩效评价指标应包括医院资源的配置效率、政策的执行2项二级指标,以及向政府和社会筹资金额、固定资产总值、资产负债率、净资产周转率、大型设备使用率、实际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7项三级指标,可以为政府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信息,从而有利于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的问题。
3.1.2医院角度
按照SWOT理论,新医改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许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医院只有把握好自身的优势,同时利用外界环境给予的各种机会,在不断补足自身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只有良好的运营状况,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才是保证为患者提供高量、高效服务的关键,所以笔者认为医院角度绩效评价指标应包括医院的运营效率、学习与成长、财务状况指标、社会责任4项二级指标,以及平均每医生年门诊人次、人均年业务收入、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比、甲级病案率、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不做“搭车”检查[4]、医护人员比例、新技术及新项目开展数、新技术收入产出率[4]、人均科研经费、人均科研成果数、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率、药品占业务收入比例、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率14项三级指标。
3.1.3患者角度
患者角度的评价体现了医院对外界变化的反映,其评价的目的是加强医患沟通和提高服务满意度,所以必须从患者的切实利益出发选取评价指标,笔者认为患者角度绩效评价指标应包括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费用和医院的声誉3项二级指标,以及治愈率、好转率、门诊病人满意度、门急诊均次医疗费用、出院病人每床日均收费水平、医疗费用透明度、正面新闻报道的数量、无医疗纠纷8项三级指标。
3.2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权重即绩效评价指标在整个绩效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或绩效评价指标在总分中所应占的比重。权重系数的确定是否合理对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其数值的变动会导致被评价优劣顺序的改变,直接影响评价效果。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层每一项指标的权重,是保证该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关键环节。
根据权重的产生,可分为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主观权数是指测评人员对被评价对象的各个因素,按其重要程度,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来确定的权数,主要有德尔菲法、对比排序定权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权重是指根据各个指标的原始信息,对数据分布和各指标实际水平之间进行调整后获得的一类权重,主要方法有TOPSIS法和秩和比法等。
为避免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各自的偏差,应对二者进行整合,确定合理的赋权结果。在实际分配绩效评价指标权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医院所有绩效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各指标权重比例应该呈现明显差异,相对重要的指标,其权数相对要高。第二,权重应根据内部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第三,权重分配要引导医院重视并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以达到绩效提升的目的。
3.3对绩效评价指标值进行标准化
对指标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消除量纲的影响,使得不同单位和不同方向的指标间可以进行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概率单位法、指数法、百分位次法和秩次法。其中以百分位次法为最优,它既适用于正态又适用于非正态分布指标值的标化;标化时所用标准值考虑了全部指标值的分布;标准化值的范围在0~100之间均匀分布,便于多指标间的加权综合。此方法既能达到标准化的目的,又能使信息的有效性提高[5]。
4 对公立医院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4.1对公立医院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指标体系确定后就可通过该指标系统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对医院绩效水平的整体状况以及其中各个因素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监测和评价。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应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为依据,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综合指数法、TOPSIS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医院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根据具体指标的实际运行值进行指标体系的测算。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通过建立模糊集与模糊隶属函数进行多因素的综合评判过程,可应用于经济、社会、军事、科学管理、决策分析等领域,可用于同类单位横向比较,也可用于单位自身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它对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量化管理工具,相关人员可以尝试使用。
4.2对公立医院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
4.2.1数据输入,输入指标体系中与评价指标有关的各种基础性数据。
4.2.2根据所搜集的基础性数据,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的具体数值。
4.2.3对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4.2.4根据指标体系中所设计的每一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和无量纲数值,计算出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综合得分。
4.2.5排序。根据所计算的综合得分情况,可以对公立医院的绩效情况进行排序。
4.2.6对医院绩效水平整体状况及影响其水平的各个因素的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5 执行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注意事项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医院愿景的实现。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法,对绩效评价体系及其运行效果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执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这样,医院绩效评价就会成为一个动态的、循环的、渐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考核评价而提高标准,使得医院绩效水平不断提升[6],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有以下两点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5.1严格绩效评价的考核纪律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医院领导应大力支持相关部门的工作,不能因为任何原因使考评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进而导致不能反映医院绩效评价的真实情况,影响绩效评价的权威性。
5.2对绩效指标进行反馈评估
由于医院所处的外界环境和内部条件在不断变化,需要对绩效评价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评估,医院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其进行调整,及时剔除操作性不强、对改进工作意义不大的绩效指标,添加符合新要求、有现实意义的指标,并赋予相应的权重[7]。由此,医院可以在不断反馈评估的基础上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效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结束语:
通过建立适合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体系,将对医院的绩效评价及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医院的综合状况,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效益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价廉高质医疗服务产品;同时,它也能够为政府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为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调控提供信息,为政府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整体可持续性发展。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