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疾控机构作为区域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枢纽,随着新医改的推进,随着国家公共卫生投入费用的不断增长和“人员编制”及“硬件设施”等问题的迎刃而解,其学科发展水平滞后的弊端已经逐渐显露,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各项疾控职能的发挥,危及辖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正视县级疾控机构学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找准新时期县级疾控机构学科建设和改革的切入点。
县级疾控机构学科建设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县级疾控机构每年制定下发的考核标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之多,可谓“不计其数”。此外,“综治”、“党建”和“计生”之类的方案、计划也一应俱全,且有“专人分管”。但是,唯有事关疾控机构业务素质与整体“软实力”的学科建设问题尚未引起有关决策部门和县级疾控机构本身的足够重视。从鄂西北十堰地区及其周边县市的具体情况来看,对于学科建设而言,多数县级疾控机构往往是既无近期目标,又无远期规划。即便是“少数有所打算”者,也只是“隔岸观火”或者“狗咬刺猬……”,根本没有一套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去付诸实施。受此“机制缺失”的负面影响,多数县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个体求知欲下滑”、“群体学科建树水平不佳”,长此以往,势必动摇同级专业机构学科建设基础,丧失其学科发展与应用研究能力。
受人员学历偏低和职称晋升限制的双重困扰 县级疾控机构现有专业人员学历多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等卫生专业学校毕业生为主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日益繁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他们作为疾控机构的骨干与中坚,除了“勉力而为”,还有“力不从心”。许多人竟然数十年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论文,加之中专学历必须“破格”才能晋升副高职称的政策限制,难免使低学历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被过早地定格于中级层面,这让许多略有建树或卓有成就的县级低学历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心理颇不平衡。更有甚者,还会滋长“无欲者无所为”的颓废思想,满足于“混日子,拿工资”。
受非预防医学类专业人员比例显著增加因素的影响 近十几年来,县级疾控机构中非预防医学类专业人员正逐年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疾控专业队伍整体素质下滑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某些县级疾控机构专业人才结构甚至已经出现断层,学科带头人严重匮乏。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疾控中心为例,该中心现有在岗职工64人,其中临床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41人,预防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3人,其他10人。如果仅从这一人员结构来看,与“综合医院”或“医疗中心”没有本质区别。而“非预防医学类专业人员比例显著增加”的恶果,必将困扰和制约未来疾控机构的学科发展水平而有损其专业权威性,进而影响职责履行与功能发挥。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