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年伊始,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北京传到内蒙古草原:在卫生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评选中,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从全国近百家参评医院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我区唯一一个国家临床重点骨科专科。这不仅是一家医院取得的成功,更是我区医学临床学科建设实现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标志着我区骨科综合水平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从自治区重点学科,到自治区领先学科,再到今天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多年来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学科建设实现了“3级跳”。究竟是什么力量,成就了医院的一步步跃升?究竟有什么内涵,充实了医院学科建设的五彩华章?
答案就在我们眼中:6年来,从仅有几名硕士、没有博士,到今天硕士、博士比例占到了骨科医生总数的73%,人才队伍建设迈入“高精尖”;所有医疗设备都被更新换代,从以“国内先进”为主,提升到现在的“国际先进”水平。
答案也在无数的荣誉中: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自治区“公益之星”先进集体、自治区优秀党组织、自治区巾帼建功文明岗、首府百姓放心医院、首府十佳百姓公益医院、自治区十大民心医院等光荣称号。
答案更在老百姓心中:强大人才优势的逐步凝聚和优良技术设备的不断提升,已经使医院成长为我区乃至华北地区首屈一指、最具影响力的三级甲等骨科专科医院。手术量由6年前的3500台增至近7000台,增加了50%;住院病人从每年不足4000人增至8000余人次,增加了近70%。内蒙古的患者,再不用远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实现了就近就医。每年达10万余人次的区内外、乃至国外患者慕名而来,在这里消除了病痛。
放眼国内外
科教兴院勇攀骨科医学“珠峰”
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评选,竞争激烈得近乎“残酷”。来自全国各地实力雄厚的近百家三级医院展示技术、创新和实力,角逐为数不多的名额。而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表上,密密麻麻的项目,既包括基础条件、医疗技术队伍,又包括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涵盖了5大项57个小项,哪一小项不达标都可能在竞争中落败。在许多省份零收获的情况下,来自边疆地区的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犹如一匹黑马,与协和医院等知名医院一起成功入围,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学科建设并非空中楼阁,不可能一蹴而就。始建于1985年,与许多历史悠久的医院相比还略显“年轻”的二附院,究竟是什么成就了其今天的“黑马本色”?有人说,有什么样的眼光,就会有什么样的作为。6年前,面对还显得那样“默默无闻”的二附院,以院长霍洪军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意识到:科技是最先进、最具生命力的生产力。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将目光瞄准国内、国际最先进的医疗科研前沿领域,实施“科教兴院”发展战略,从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设备更新、科研及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整体推进医院骨科学科建设。
而在勇攀骨科医学“珠峰”的进程中,医院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打造亮点,重点突破,立足跨越”的原则大步前进,最终在几年内就实现了从“不知名”到“首屈一指”的华丽转身,最终使我区骨科疾病诊治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科研投入方面,2005年,医院召开了建院20年来的首届科技工作大会,重奖了科技人员,每年拿出15万元作为医院科研项目经费,并设立院级科技进步奖及新技术、新业务奖,鼓励科研人员多出、快出成果。一个“钻研业务、勤奋攻关“的良好氛围在医院逐步形成。几年来,医院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每年都要将毛收入的1.5%投入科研。从2002年至2009年,医院共投入学科建设经费达6958.3万元。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医院严把人才准入关,骨科准入学历为硕士以上学历,影像、麻醉、检验等准入学历为相应专业的本科学士以上学历,管理、后勤等部门争取引进本科学历。医院积极选派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到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进修学习,造就了一大批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优秀学术、技术人才。目前,博士、硕士占骨科医生总数的73%,雄厚的技术力量在自治区医疗行业中独树一帜。
在引进先进医疗技术设备和实验室建设方面,近年来医院购入全身核磁共振、关节核磁共振、16排CT、CR、DR计算机数字成像系统、双能X线骨密度仪、手术导航系统等国际先进的高精尖手术、检验、功能、影像医疗设备,满足了骨科学科快速发展的要求。创建了规范的多功能现代骨科实验室,包括动物实验室、骨科组织库、临床技能培训室、组织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等。
在对外交流方面,医院先后邀请熬英芳、孙广慈及日本国力弘前大学田征行教授、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林瑞年教授等一大批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来讲学示教。成功协助国际AO组织举办了AO技术学习培训班,主办了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现代骨科新技术学习班》等全国性会议,与国内、国际先进技术进行对接。
持久而跨越式的学科建设收获了累累科技硕果。5年来,医院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承担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0项,其他科研项目20项。荣获自治区、医学会等科研奖励8项,发表论文352篇,其中,中华医学系列杂志13篇,专业核心期刊77篇。先后开展了组织移植与再造、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的重建、脊柱畸形的综合矫形、椎体成形术等国内国际领先技术。
居高声自远
自主创新破解百姓看病之难
人们渐渐发现:来二附院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了!记得6年前,当新建门诊、住院大楼刚刚投入使用时,医院床位仅240张,病床使用率不足80%,五层以上的住院大楼,有三层完全空置,门诊二楼空闲出租。而6年后的今天,病床使用率在床位增加一倍的基础上仍保持在90%左右,400张床位满负荷运转。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改变?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据统计,二附院近5年收治的患者中,呼和浩特本市以外的患者占到了住院患者总数的43.48%。他们都是冲着二附院先进的医疗技术专程从区内外甚至国外而来。持续稳定的科研投入促成大批自主创新成果的涌现,而医院也利用自身有利的临床医疗平台,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使医院医疗技术和诊疗水平越来越令人信服。
6年来,二附院的骨科专业分科越来越细了:划分为创伤骨科、手与显微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小儿骨科、颈椎外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外科、微创脊椎外壳、骨科康复等10多个专业,骨科专业细化,专病专治,技术水平越来越高。6年来,二附院开展的先进新技术、新业务越来越多了:先后开展了严重脊椎畸形、复杂颈椎损伤、脊椎微创手术、显微组织移植与断肢(指)再植、复杂骨关节损伤修复与重建,小儿先天性骨关节疾病、人工关节置换等居自治区领先水平,甚至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6年来,二附院治愈疑难重症能力越来越强了:常见病、多发病治愈好转率达98%以上;5年收治骨科各类疑难病例近8000余例,占收治患者总数的35%;5年收治急危重症患者2万余例,占骨科收治患者总人数的65%,抢救成功率90%以上。
翻开医院刊物《内医二附院报》,上面记录的近年来医院开展的全区首例手术层出不穷。这些高难度、高技术水平的手术在努力破解百姓看病难题,也奠定了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医院为一名严重腰椎滑脱的女患者实施了后路间盘镜下髓核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属自治区首例,处国内领先水平。为一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全区首例、国内领先的关节镜下异体肌腱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三维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是二附院在全区首家引进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利用该系统,医院完成了全区首例三维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下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使医院脊柱外科水平迈上新台阶;成功为蒙古国患儿图仑赛汗实施了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结束了他13年的驼背生活;成功完成了全区首例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通过切口小、出血量小的高科技手段将患者的痛苦降到了最低。医院为患有右侧髋关节先天发育不良伴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宋佃祥,进行了全区首例高组装型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解除了患者多年的病痛。为一名患有成骨不全症的4岁女孩小静,实施了全区首例分段截骨重新对线髓内针固定术,让“玻璃女孩”重获新生。全区首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手术,则加快了患儿康复过程,填补了自治区该领域的空白。
迈步从头越
固本强筋引领学科建设明天
多年来,为全面提高我区骨科医疗技术的整体水平,二附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启动旨在辅助基层医疗的“春雨工程”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牧区卫生工程”等,免除包括吃住在内的一切费用,为基层医院免费培训医务人员,支援医疗设备。同时,通过组织承办全国性、全区性学术会议进行技术交流,推动自治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开发利用。
据了解,此次被评为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后,卫生部、财政部将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也将采用1∶1的资金配置方式,共1000万元用于学科设备购置、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医院将进一步固本强筋,充分发挥骨科在全区的优势,选择一些基础较好且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医院科研教学水平、临床服务能力提高有重要作用的骨科亚专业,通过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总体水平。
“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的带动下,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学科建设将实现质的飞跃,为医院瞄准国内一流、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奠定了基础!而作为我区骨科学科建设的排头兵,二附院的发展也必将带动我区骨科医学的全面发展,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好病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