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不仅是医学科技进步的基础,更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究竟什么是学科建设,怎样认识学科建设等已成为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学科是一个整体
平时,我们总会讲“学科建设”,有些人认为所谓“学科建设”就是做研究、申请课题、发表文章,这其实是一个很大误区。学科是一个整体,基本上有3个方面:
第一,服务能力,包括规模和效率。对于学科发展而言,适度的规模是必需的。当然,如果非常高效,一百张床能做出两百张床的效益,那也是可以的。但就大多数医院而言,服务能力是学科建设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服务水平,表现在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安全性、疗效性上,包括质量控制以及技术难度等方面,尤其是技术难度。一定程度上,某学科可开展的关键技术难度能直接反映该学科的水平。
第三,引领力。学科的引领力一方面取决于人才的高度。学科带头人的学术能力、个人魅力对提升整个学科的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创新力,也就是这个学科团队的新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尽管评价学科的强弱是几个方面的综合,但引领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学科建设面临4个问题
一是缺少“魅力型学科带头人”。即指无论对内对外都具备各种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省内省外都能吸引一批人跟着干。
真正的“魅力型学科带头人”,应当具备7项能力。首先,要有高度,最好有国际视野,最起码要经常跟国内其他好医院比较。其次,要凝练方向,重点发展,千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要把一个点做透做深。比如,耳鼻喉科可以把耳蜗疾病作为方向,分工合作,从基础、到临床、到新仪器转化型研究开发,深入透彻。第三,学科带头人要以诚待人、为人着想。第四,学科带头人业务和管理能力要强。第五,要加强内部合作。第六,要掌握基础和临床研究方法。最后,要能有效分配时间,在临床业务、科学研究、教学、对外及团队沟通等方面整体规划,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学科综合实力有待于快速提升。目前我国多数大型三级医院在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学科不多,而且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发展瓶颈。另外,有一些处于中上游水平的学科,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多数或部分情况下能进入核心工作组,但是能够在国内起“牵头”作用的机会不多或几乎没有。应对的办法是必须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
三是定位不清创新不够。主要表现为:缺乏学科的整体规划、蓝图和目标,包括学科要达到一个怎样高度,从哪个方向突破;普遍没有凝练出若干重点突破的方向;缺乏时间表和行动计划;缺乏交叉整合意识,单打独斗,而交叉整合可以是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是不同领域之间的整合,有交叉就容易有突破;新技术开展不多,主要指学科领域内具有引领性的关键技术还不多。
四是在科研思维能力方面存在误区。主要包括临床和科研分离,缺乏把patient变成data,把data变成研究,把研究变成成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把科研当负担、当任务;对于基础如何向临床转化过渡,缺乏概念、想法和思路。事实上,病人是最好的科研对象,临床数据是最大的科研数据库,要深入思考转化医学研究,千万不能认为“只有基础研究才是研究”,否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争抢实验室,却忽视了真正宝贵的临床数据;片面追求硬件的高精尖,缺乏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和设施功能的深入研究;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尚未充分利用多学科平台,以致交叉整合范围小、合作浅、成效微;缺乏深度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