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都非常重视渠道建设,把渠道的建设和维护看成企业的命根子。医院呢,医院能够组建营销渠道吗?能够像工业企业一样靠渠道进行营销吗?
在大多数人看来,医院不存在营销渠道,当然也就不存在渠道营销。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医院同样可以组建营销渠道并且能够通过渠道营销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病源的目的。渠道营销是医院的经营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营销渠道是往医院这个躯体源源输血的管道。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客户源,有了客户源医院才可能产生利润,有了利润医院才可以生存,才可以发展。这是每一个医院营销者都明白的道理,然而,很多医院却是一味只注重医院的内部建设,希望通过提高医院的技术含量和服务品质来吸引客户自动上门就诊。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医院建设的规模很大,人才也优秀,设备也先进,广告也做了不少,可还是少有病号来登门。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渠道营销的作用,或者是没有足够的重视渠道的营销,甚至错误的认为渠道营销是下作,是不光彩的。其实是是思想认识的误区。渠道营销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只要你不是骗,不是欺诈,能够切实为客户解决痛苦,能够在技术和服务上让病人满意,这有什么不可为的。渠道营销同“医托”不是一回事,“医托”是框病人,是骗病人。是把病人引到没有治疗能力的医院去“宰”,渠道营销是通过渠道的推荐,让病人自主选择。我们不能只看手段,其实手段无所谓,关键是看结果,其结果是不是损害病人的利益,是不真正为病号解决了实际困难和痛苦。渠道营销是医院的竞争手段,只要不触犯法律和违背政府的明文规定同时不损害客户利益就可以去实施,我们都说医院医院机制灵活,灵活在哪里,国家政府的信誉支撑,医院有财政拨款扶持,有政策支持,民营医院没有财政拨款,没有政策支持,国家医院可以不交税,民营医院一分钱税少不了,民营医院仅存下机制灵活了,如果还不用好自己灵活的机制,也同公立医院一样,打开门坐等顾客上门,那就等着饿死吧。因此,民营医院要竭尽全力把机制用活用好,让自己活起来,而且要活的比公立医院活的更好。医院也是企业,其产品同样需要营销,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营销被看成是企业正当行为,医院营销自己的产品就不正当了?岂不是莫名其妙。
渠道营销,是工业产品企业离不开的经营手段。医院同样离不开渠道营销。只不过医院的营销渠道和工业产品的渠道营销不同,它不存在分销,它不能将医院的技术和服务的产品搬到客户的聚散地去更不能拿到客户家中去同客户交换,没有批发商也没有零售商,工业企业是将自己的产品推出去,叫做推销,医院医疗产品光推还远远不够,医院不仅要把产品的各种要素推出去,如产品的性能、品质、服务等,更重要的是把消费者拉进来,推出去并不能完成产品的销售,因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必须在同一个地点,在消费的过程中他无法由消费者自己独立完成,而且医疗产品的消费对产品消费环境有严格的专业要求。这也为医院的渠道营销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但是,并不是做不到的。
下面我举一个营销渠道创新的例子,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事例给大家一点启发。
事例:
某市某某医院,是一家以交通创伤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医院,其专科特色是脑外科、骨伤科、手外科、整形外科和普外科,普外科是以腹腔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为主。另外还有妇科、内科等。该医院创办之初是应国家公安、财政、卫生、民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联合下文要求在全国个各中小城市建立交通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而建立。当时因为政府的扶持,将这家医院定为该市唯一的交通创伤急救定点医院,凡是市区内发生交通创伤事故都必须归到这一家医院住院治疗,如果交通创伤伤员不到这一家医院住院治疗救治费用就不予报销。交通事故创伤的伤员自主到别的医院住院治疗,市交警队事故科的工作人员亲自带领该医院的医护人员开着救护车到别的医院去强行拉到该医院来救治,这样的医院还会愁病源吗?因此,在成立之初的头两年,业务量成倍上涨。可是好景不长。
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竞争,医院不是很重视技术和服务的品质,伤员及其家属意见大,给政府以及商业保险的公司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是其它医院纷纷对这种垄断交通创伤病源的行为提出不满,要求扩大定点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了引进竞争机制,将独家定点扩充为只要符合交通创伤救治的基本条件都可以批准为交通创伤定点医院。全市一下涌现出8家交通创伤定点医院.。垄断被打破之后,该医院就被无情的推向医疗市场,医院的业务开始出现滑坡。2007年该医院董事会将医院托管给浙江省某医疗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公司接手之初只在提高医院服务品质上做文章,要做百年医院。营销策略上只是靠全员营销,把优质服务当做营销的手段,企望靠赢得病人的口碑来达到提高医院业务量的目的。这主要是针对医院过去在群众心目中留下的不好印象而采取的纠偏措施,可是事与愿违,投资公司接管的第一年,业务未见有上涨,反而略有下降,医院出现亏损。医院领导认识到,这样做下去,口碑来不及树立,可能医院已经死了。医院的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要活下去。口碑当然要,但是单纯的做口碑医院很难生存。为了迅速提高医院的业务量医院制定了新的营销方案,打出了医院营销的组合拳。
归纳起来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贯彻医院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全院营销,让病人感动,让病人帮助医院去宣传。这是医院长期发展的需要。
二、积极主动的开展渠道营销,迅速建立医院营销网络。下面是该医院医院的渠道营销的具体做法:
1、基层医院和诊所转诊渠道。该市的脑外是一个技术普及程度不高的专业。尤其在县级医院脑外科建制不健全,技术力量不足,大多数医院有脑外病人也不愿开刀,不愿承担风险,一般都是往外推,转上级医院治疗,市区内设置有脑外科的医院有四家,要想争得这部分病源,医院也想了不少办法。一是在市科委和民政的支持下成立了该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提高医院脑外科专科地位;二是花重资聘请上海知名脑外科专家来医院开展学术活动,请县级医院脑外科医院的医生来医院观摩专家手术。最只要的是基层医院的医生没转一例病人住院治疗,基层医生都能够从中得到回报。这样转诊一个病人基层医生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就可以拿到回报。
2、乡村诊所其实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病源输送渠道。他们都是当地人,在当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农村老百姓上市里看病,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找一位熟人,这样方便,也放心。因此,都会去诊所找医生让他去推荐医院,联系熟人。基层诊所医生就无形中左右的基层病源的流向。同基层诊所建立起良好关系之后,基层医生不仅会向医院推荐病人,而且在有空的情况下还亲自护送病人到医院。医院都有专车接送。
3、把营销的触手伸向各个医院的附属检查的医生,如B超医生,CT、核兹共振的医生,为医院介绍胆结石和脑外科病人,有的医院给固定工资有的医院按照病人的医疗总费用给提成。
4、守住120急救中心的创伤病源入口。120急救中心是政府拨款组建的急诊抢救中心,但是财政的拨款非常有限,财政只给了一个中心主任,一个办公室主任和一名主办会计的工资,其他所有的人员工资都要靠中心自己去找路子想办法自筹,中心的救护医护人员都是中心从各个医院借用的,于是该医院主动向120 中心伸出援手,给予资金支持是一个方面,并主动向中心输送医护人员,到急救中心上班,工资全部由该医院负担,以至于急救中心的每一班出诊救护车上都有该医院的医护人员;另外,在经120急救中心的批准下,120急救中心在该医院设立二级急救站,医院将自己现有的救护车打上120急救中心的牌子,自己原来在急救中心成立之前就启用的其他急救电话,派人24小时值班,医院在接到急救呼救电话就出诊。同时与120 急救中心的接线员搞好关系,他们在接到交通创伤急救电话时提前通知平安医院出诊。为了使医院急救电话有人打,医院给打入电话的人一定的经济奖励。为了扩大院内的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医院派人到街上去铺天盖地的发名片,主要人群是摩的司机,出租车司机,各路口的维护交通次序的交通义务协助人员。
5、110报警台和交警队事故受理台的工作人员。通过公关手段与他们的领导和具体的工作人员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免费为他们体检,生病做手术医药费用全免。医院专门派一名市场开发人员长期协助他们的工作。另外,专门有两名护士听从交警的调配,主要做对酒后驾车的司机抽血送检。110报警台和交通事故报案受理台的工作人员,凡是有交通事故都会即时通知该医院出诊。
上面的医院营销措施很快见到效果,医院的住院病人急剧增长,病人多的时候医院要加床。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