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为了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种医疗机构纷纷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改进医疗服务态度;改革不方便患者的工作程序和制度;提供各种便民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等改革措施或尝试。
门诊服务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也是医院服务的薄弱环节。据卫生部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2008年全国门急诊人次数达50.1亿次。所以,门诊工作的优劣、质量高低是医院整体水平的反映,不仅会对医院的荣誉产生重大影响,更关系着医院的整体效益,而披星戴月的排队百姓、人头攒动的挂号大厅、屡禁不绝的倒号现象……这也都是人们在知名大医院看病时常常遇到的困扰。
为了解决“挂号难”的问题,国内已有很多医院已经开设了预约挂号服务,预约的方式有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等。例如湖南某医院为了解决门诊流程三个高峰( 挂号高峰、就诊高峰、检查高峰) 时间出现的瓶颈现象,采用了综合预约模式。通过该模式的实施,不仅减少了患者候诊、候检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无效流动,而且通过统筹预约使医院的工作能有序进行,医院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门诊局部改良”是在通过患者对门诊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后,得出的患者对医院就诊流程中满意情况较差的环节,一般集中在挂号、划价、收款等排队环节。然后针对这几个环节采用灵活的方法,达到投入少、效果好、风险小的门诊服务改革方案。如四川某医院采用的弹性工作制就是根据医院病人流的情况和规律,重新安排工作时间及秩序,发挥人员和设备最大效能的一种管理方法。医院通过调查发现:12个月的门诊人数中较明显存在着高峰时间,一周中周一为高峰日,一年中的高峰时期为
“门诊局部改良”由于门诊流程是相互影响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组合。孤立地看待局部环节的改进,可能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例如对于“局部过剩”,有的医院把解决的希望完全放在门诊HIS 系统上,结果却发现上午拥挤的现象更加严重。原因是HIS 系统虽然实现了挂号、划价、收费的信息化,缩短了病人就诊前后的等待时间,但“医生看病”这一最主要环节的时间并没有改变,其他环节效率的提高更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在门诊等待就诊的病人数,这就使门诊的拥挤状况更加严重,反而加深了病人对医院的不满。而从另一方面说,迫切需要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的往往是一些区域性的大医院,其门诊病人大多数来自外地,甚至是全国各地。病人就诊的方向比较明确,主要是针对一些教授和专家,单纯依靠预约挂号、分时就诊等方法对这类医院并不适用。但增加出诊医生又涉及诊室数量、护士、检查、化验等辅助环节。局部改良的结果反而使医院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所以,对于“门诊局部改良”,除少数人满为患的大医院外,大多数医院在门诊服务改革中会本能地选择“门诊局部改良”的方案。即使决定进行投入高、风险大的“流程再造”的医院,也通常会先通过局部改良来吸取经验。可以说“门诊局部改良”是医院进行门诊服务改革的必经阶段。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