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人文服务
关注病人的幸福指数应成为医疗常态
提交者:hustlyf 发表时间:2011-10-10 点击次数:2451 来源:健康报

  《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指出,长期以来,很多医生存在一种“技术傲慢”,不屑让患者参与医疗决策。他们认为,如何治疗是医生的事,患者只要“听话”就行。其实,这是对医学的片面理解。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医生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精神。在治疗中,医生和患者共同协商,是对患者知情权、参与权的尊重。因为医生不能只关注疾病,更要关注生病的人。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曾说:“科学家更多地诉诸理智,艺术家更多地倾注感情,而医生则要把热烈的感情和冷静的理智集于一身。”可见,一名好医生,不仅要考虑医学上的“技术参数”,更要考虑病人的“幸福指数”。笔者深以为然。

  之所以强调病人的“幸福指数”,是因为病人虽然是有身体疾患,需要医生的救治,可这种救治绝非意味着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医生。比如患者想尽量避免疾病带来的精神创伤,得到尽可能多的生活尊严,尽可能摆脱世俗的歧视和冷眼,渴望在精神和心理上重新回归社会。再比如患者家属和患者很想参与到手术方案决策中,得到足够多的知情权,得到心理安全保障。比如患者想得到一个舒心温馨的医疗软环境等,这些都不算过分。

  如果医生有充分的尊重意识、崇高的人文关怀,做到上述要求是不难的。因为医生不仅仅是手术者,也是高尚医德传播者,是精神和心理上的疗伤者;是“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特别是生活质量和心理幸福成为时代新观念的今天,医生更应是人本意识和人为意识的积极倡导者,创造性地将人文尊重落实到工作中,让病人体验到内在的幸福,得到身心的双重提升。

  可我们的医疗观念就是救死扶伤,对病人的心理重视不够多。这方面,有过住院经历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医生很少能够静下心来与患者交流和畅谈。再加上很多医院对人文意识等软性东西缺乏规范和认真考核。其结果,医生以及医生的手术成了和医疗器械一样冰冷的医疗构成。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的医患纠纷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沟通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如此这般,想要达到医疗现代化,想要创造出更优秀的医疗效果,因为缺乏心灵的沟通,注定是一种奢侈和妄想。

  不要认为落实人文关怀、关注病人的幸福指数是很困难的事情,言谈举止间,医生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话、一个小礼物,都可能会让患者得到心灵的巨大安慰。医生虽然忙碌,只要真正将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需要放在首位,让患者观和人文意识有效结合起来,做起来也是很顺手很自然的事情。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是人在生命过程中最软弱、最痛苦之时恰恰最需要输送的精神景象。”仅仅满足于人文意识的觉醒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激励、课程培训以及发自内心的医疗养成,让人文意识成为医疗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成为医德的重要构成;创造更和谐的医患关系,达成更理想的健康目标。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