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国家对于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对于医疗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使得医院管理模式从“政策依赖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医院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医院管理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和运行效益。
但长久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医院的持续发展都是依靠财政补助收人、业务收人和药品收人。所以,与之相适应的医院会计在管理中的地位仅仅是记账员的角色,主要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核算、报账及其事后简单分析,只能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这样的财务管理体制明显滞后于改革发展的需求,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不足。一是财务管理主体的局限。财务信息中含有的虚假成分,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从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出发,对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判断缺乏公正性,从而使医院财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财务信息所反映的只是主体的经济活动,不包括非经济活动,而非经济活动如政治、法律、技术、领导者的才能、医护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等信息对经济决策也很重要。二是财务管理对象的局限。在实践中集中表现为以物治人,财务管理强调短期(眼前)效益,表面上试图以此使职工共同关心医院财务管理,但由于财务管理中含有大量的环境(政策、需求、物价等)因素,个人的有效努力有时甚至经常并不具有真正的相关性,结果是劳动者的积极性被扼杀,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三是财务管理内容的局限。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很少考虑到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地位,缺乏对风险的足够认识(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经营风险)。
一、再造医院预算管理机制
医院预算是根据医院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通常以医院经营发展目标为预算目标,根据医院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和医疗市场的情况,编制的业务收支计划、投资计划等预算。编制预算必须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应有配套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因此,医院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并逐渐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预算,根据现金的流入量来安排现金的流出量;同时应对预算执行情况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实行考核,如果预算制定的依据发生重大变化,则应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医院应在财务收支上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合理安排资金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是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对于医院后勤物资的购置,在相关科室提出采购计划后,由主管院长通过审批后才可以进行采购,而财务科有权对超计划采购和库存过大的采购拒绝付款;建立严格的报销审批制度,使资金使用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使重点项目资金的需求得到保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再造医院成本核算机制
医疗体制改革促使医院的管理模式从“政策依赖型”转向“市场导向型”。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才能提高医院竞争力,占有医疗市场份额。成本核算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办法,包括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规范核算的收入、费用项目,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责任制成本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营运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消耗等实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成本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贯穿于医疗机构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即人人、事事、处处都与成本有关,具有全员、全面、全过程性针对医院经济活动的现状,成本核算制度需落实到具体科室,甚至落实到个人,尤其是科室相关负责人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对具体科室均需首先制定翔实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成本核算组织及管理网络、相关责任人、核算的收入及费用项目,并建立责任制成本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成本控制体系也需纳入绩效管理,以增强医院职工的责任感及积极性。对不直接参与医疗活动的科室,如医院行政、后勤等部门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成本核算制度,做到成本核算无死角。防止财务黑洞、避免医院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建设及添置设备,对医院的工程建设、新购设备、维修项目等进行效益审查论证,实行公开招标,尽量节约成本,实现“少花钱,办好事”的目标。
三、再造医院筹资管理机制
在医疗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单靠政府的投入难以持久。因此,医院要在发展中求生存就需要资金的投入,筹集医院发展所需资金是对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目前医院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政府的财政补助;药品的差价收入;医疗服务收入。随着国家财政状况和医院分配关系的变化,医院资金的三个来源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财政对医院的补助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 药品销售的差价收入也随着药品价格大幅度降价而萎缩; 政府出于保持社会稳定等原因对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调整进行控制,医疗服务收入被控制在成本以内。以上三种情况使医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 因此,医院应拓宽筹资渠道,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多形式、多渠道去筹措资金,解决医院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是银行贷款是当前医院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医院可以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医院要尽力争取低息、贴息的专项贷款和扶贫贷款,减轻经济压力;二是医院股份合作经营、医疗技术合作等融资形式是日益活跃发展的筹资形式。外部资金的注入不但增强了医院的实力,解决了医院资金紧张问题,还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机遇;三是并购其他医院。医院可以采用托管、租赁、购买等多种形式以小额资金控制其他医院或医疗资源作为自己的分院。医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和医疗技术力量的优势,结合分院的地理位置和原有的基础设施、区域影响力,占领医疗市场为医院增加收入。上海各大医院吸收各中小医院建立医疗集团就是成功的范例。其操作方法是:主要手术治疗在本院开展,康复治疗在各分院进行,由医院提供医疗技术指导。
四、再造财务绩效评估机制
加强医院财务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措施。医院进行财务分析既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医院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医院有经济关系的各方,都迫切地需要获得医院的财务信息,以便作出科学的决策。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财务绩效的评价是通过一系列指标完成的,主要指标有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日均门诊人次、人均业务收入;人均住院床日;资产收益率。另外,还有经济效率指标,包括净资产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率;资产运营指标,存货周转率;偿债能力指标。因此,做好医院财务分析,可以客观总结医院管理经验,从而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认识医院财务活动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改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各种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再造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是提供高效、价廉医疗卫生服务的客观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医疗单位技术装备水平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一些医院管理者重钱轻物的思想比较严重,不能真正认识到财产物资就是进行医疗服务活动的资本,同流动资金一样重要,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效益和作用。目前,对财产物资的管理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存在大量账外资产;一些医院“小而全”思想严重,造成资产使用上的巨大浪费;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租赁等没有统一规定,造成投资收益分配不合理;固定资产没有严格的折旧制度。
所以,针对医院现实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清查制度,是必要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防止资产的浪费和损失。加强验收和入库计量工作,所有的物资在入库前办理入库手续,固定资产应单独建账,在使用当中如果发生了转移应该有转移手续,固定资产报废要有相关部门批准手续,并及时调整账目,确保期末入库物资真实完整,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堵塞漏洞,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没有办理竣工结算等有关手续,固定资产已使用的,尽快办理竣工结算,调整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账户。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医院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各种管理经验和理论,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就不断加以改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医院财务管理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机制创新之路,实现医院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使得医院健康发展,使医院逐步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轨。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