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行政管理
主动应对付费方式改革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3-5-3 点击次数:1948 来源:本站整理

  北京市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近期目标为:缩小“后付制”支付方式的范围,扩大“预付制”付费种类,建立多元化、混合化的费用支付体系。
  理解并服从
  门诊付费方面,北京市实现了“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即参保人门诊交费时,仅缴纳需要个人承担的那部分费用,剩余部分由第三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拨付。
  住院付费方面,北京市减少了项目付费的疾病种类,增加单病种付费疾病种类,试行DRGs付费制度。未来,单病种付费的疾病由目前的10种增加到30种;DRGs推广至所有三级医院,并最终涵盖60%左右的疾病。
  这改变了既往的医疗费用支付模式,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对医院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医疗行为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医疗费用风险加大,被拒付的可能性增加,医院纠正失误比较困难;医院管理成本增加,设备投入增加,垫付费用额度大,管理投入增加;医院经营难度加大,利润空间缩小,发生医患纠纷的可能性增加,高新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医院对信息网络的依赖增加;医保管理难度加大。这些都对医院医保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无限的医疗需求与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医疗保障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控制医疗需求和费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适应。目前,许多国家都将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作为控制费用增长的主要手段,并成为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因此,医院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的大局着眼,理解医疗保险政策,服从于医保付费方式改革,适应改革,在改革中寻求发展机遇。
  控制费用及管理风险
  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改变了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医院的收费管理、财务对账等工作也必须随之改变。今后,医院每日到账的不仅有现金和转账支票,还有待拨付资金和拒付金额。
  要想减少拒付情况的发生,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的费用就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医疗服务必须符合医疗规范,医疗收费必须符合物价规定,医疗记录也必须规范、完整、详实。
  在全额付费时,即使发生错误,纠正起来也比较方便,然而,今后则大不相同。在结算费用的同时,即已将费用信息乃至医疗记录上传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同时也写入了《社会保障卡》。 一旦出现错误,必须及时发现并改正,延期则失去改正机会,医院要为因此,必须调整费用的管理流程,严格账目的核对。同时,还应重视上传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因为上传的信息是医疗费用支付的依据。
  另外,控制费用风险不仅限于费用的管理部门,更应体现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要按医疗保险规定挂号、开药;按医疗规范诊断、操作、治疗;按物价要求划价、收费;按医保支付规定进行药品目录、诊疗目录、服务设施目录的对照等。只有诸多过程都符合医疗规范和医保管理规定,才能有效规避费用风险。医院医保管理部门是政府医疗保险管理职能的延伸,其维系着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涉及医院的声誉和收益,影响着患者的权益,也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医、保、患”
  三方利益的集合点,也是矛盾的集中发生地。医疗费用被拒付、患者对支付政策不理解等,都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这样一来,医保管理部门不但要宣传和执行医保政策、管理医疗费用,还要了解医疗规范、管理医疗行为、化解医疗纠纷。
  因此,医院一定要重视医保管理部门的工作,设置完善的医保管理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能与权力。尤其要赋予其相应的管理和协调职能;要挑选个人素质好、善于沟通、有医学基础、了解临床工作流程、懂卫生经济、熟悉质量管理的人员从事医保管理工作;要提高管理能力,在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并努力探索绩效管理新思路。
  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必须以建设计算机通讯网络为前提。参保人身份的认证、待遇的识别、费用的分割与结算、信息的传输等,都必须依赖信息系统去实现。同时,信息系统必须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失去费用支付的基础数据。
  另外,为方便诊疗和管理,医院常在系统中镶嵌部分提示功能,如医保政策提示、合理用药提示等,一旦网络系统出现故障,将失去这些功能,也会危及费用安全乃至医疗安全。因此,如何才能避免上述风险的发生,至关重要。
  规避计算机网络风险,主要体现在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和提高运行速度方面。应最大限度地缩短读卡交易时间,减少等候和排队;对服务器实行双机热备并定期维护和保养;对计算机网络实行双链路供电;制定完备的容灾方案等。在软件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也要体现安全、快速、不断更新的原则。
  单病种付费和DRGs的支付原则是:“定额支付、超支自理、节约归己。”这与过去的按项目付费在费用支付方面的不同是:项目付费是“医院用多少,医疗保险就支付多少”, 而单病种付费和DRGs是“不管医院用多少,医保就给这么多”。
  改革后,部分医疗费用由医院先行垫付总费用额度的30%~60%,同时,其费用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额度的增大而增大。
  这就预示着医院必须选择“适宜”的医疗服务,要在质量、安全、效益之间寻找 “平衡点”。否则一旦失衡,就会直接减少医院的利润空间,从而限制了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普及,影响了医疗的质量和安全,甚至导致纠纷。确立此“平衡点”的关键,就在于加强临床路径的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时,为适应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而产生的管理方式。美国已有60%的医院采用了临床路径管理,国内也有许多医院实行或试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国家卫生部已经公布了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等200多种疾病的临床路径,要求医院参照执行。
  临床路径管理不但能够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还能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控制费用、降低医疗成本、应对付费方式改革,应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切入点。
  作者单位为北京军区总医院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