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按价值支付能实现吗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6-5-24
点击次数:1786
来源:本站整理
2015年,我参加了几项有关医院经济运行的课题,把上海市列为“薄弱”、“短板”的医院跑了个遍,与卫生、财政等部门官员,医院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及临床一线人员进行了交流,心里有一些感触。
“短板”医院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医务人员收入不高,医院招不到人、留不住才,以专科医院最为典型。中医院院长说,“选择中医的人,大多数骨子里对中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选择了中医,坚持中医药疗法,就等于选择了受穷。”精神病专科医院院长说,“目前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一般月收入上万,大牌咨询师更是精确到分钟计算费用,我们不要求精神病专科医生的收入水平与他们持平,但收入水平应当能留住人,不然,这个学科没法发展。”上海市某儿科医院医生也透露,儿科医生不赚钱,不少医生都弃医从政了。
为什么这些医院运行效益不佳?医院领导都不约而同地将原因归结为价格体系。比如,在对中医治疗和西医手术定价时,定价系统的测算方法把手术时间、医疗耗材成本、风险系数几个因素加总,手术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而骨伤科最能体现中医手法的“简、便、验、廉”优势,但中医接骨的价格定得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很多国家儿科的诊疗费是高于成人项目的,我国有政策允许地方的儿科诊疗项目加价,但上海还没有实施。传染病医院的“洗、消、防”成本远高于一般医院,但定价与一般医院没有差别。
每个院长心里都有一本账,哪些项目赚钱,哪些项目赔钱,所以为了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医院经济运行状况,这些医院也各有招数。精神病专科医院在上海效益较差,但在有的沿海省份,这类医院是当地效益最好的医院,原因何在?因为这些医院大力发展脑外科,效益迅速好转。上海市传染病类医院,因为业务特殊、地处偏远,人才流失尤为严重,收入也一直在业内垫底。近年来,这类医院开始在中心城区设分院,发展呼吸科特别是手术,自我造血能力逐步提升。
医院能搞活经济,提升服务能力,培养一批人才,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开展这些业务会影响政府规定的专科服务吗?能保留学科发展的动力吗?在其他同类医院能推广吗?一位医院领导坦言,在当前环境下,一些老百姓需要的服务,因为亏损大、其他渠道补偿不足,医生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并不高。对于某些必须开展的服务,医院会按照要求开展,但人力物力配置上就不会那么充足,需要这项服务的患者只能慢慢排队。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一直是医改的难点,各试点改革城市普遍反映,依靠价格调整搞活这些薄弱专科医院的效益还遥不可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仅考虑人力成本、物耗和技术风险,似乎对专科医院来说还不够。一位中医医院的一线人员说,就算按照这个思路调整中医服务价格后能够补偿成本,中医服务还是发展不起来,因为这个定价体系是按西医来的。中医接骨只需要10分钟,而西医手术既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联合工作,又要耗时几个小时,由于时间上的巨大差异,中西医知识与经验在定价系统中所占的权重差异很大。此外,西医服务的化验、耗材等其他渠道可有一定收益。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情况与中医医院类似,人力成本是主要成本,但成本中对知识、经验的重视度不够。而传染病医院等其他医院提供相同服务,对额外成本的统计、对风险程度和服务的外溢效应考虑不够,基于成本加和的价格形成机制没有体现服务价值。
医疗服务应该基于什么来定价?患者是应该按成本支付,还是应基于结果来支付?国际上近年来提出基于价值付费,我想在中国再适合不过了。无论何种疗法,同一病种采用相同的支付价格。如果真能做到按价值支付,一定能给医院和患者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者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