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创新更有风险。不理解医生的冒险,医学只能退步。医生和患者要矢志同心,才能共同对抗疾病,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以胃穿孔手术为例。在国外,胃穿孔有可能是胃癌引起的,最彻底的办法是直接行胃大部切除手术。但是这样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有9个之多,因此大部分医院均采用穿孔修补术,待患者病情缓解后再次入院进行胃癌手术。这样一来,医患彼此的风险都减低了,但是患者却要承受二次手术的痛苦,不仅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压力。如何让医生敢于冒10%的风险,而使90%的患者受益?这是一个理解和信任的问题。
面对当前不良的医患现状,只要有一颗真诚为患者着想的心,就一定能得到患者的理解。
我最看不了患者那双等候救治的期盼眼神。每当一个病人辗转许多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你,用那双渴望和期盼的眼神望着你时,那种做医生的神圣感就会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倍感责任重大。我唯一要做的是为患者尽心尽责,绝不能辜负患者那渴望和信任的眼神。
医疗技术发展到今天,外科已经由单纯治疗向功能外科发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为对于每个人而言,个体差异造成不同的治疗效果,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生理上,还体现在文化背景、心理承受能力上。因此,即使是所患的疾病相同,但对于不同的病人,仍要考虑不同的治疗方式,以求达到对这个病人而言最佳的效果。受到妇科手术的启发,我开创了下腹部弧形横切口行直肠癌根治术,使得切口隐蔽、美观、功能障碍少。这一切,不仅使女性患者生理上受益,还极大减轻了手术对她们心理上的伤害。
学习的过程必然有失败。面对失败,或者仅仅是不完善,医生都会有内疚感。
有一次,我为一个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做右半结肠+十二指肠切除术,历经两个半小时的粘连松解,才达到病灶处。近10 个小时的手术很成功。然而半夜3时,我忽然醒来,苦苦思索是否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果多切一些是否更保险呢?但是多切一些,就意味着患者多丧失一些功能……翻来覆去地想,为自己没能想出更完美的解决办法而内疚。
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医生的目光要能看到更多,看得更远。如全结肠切除的病人被频繁的大便困扰,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可行保留直肠壶腹的全结肠切除。保留了人体排便的完整反射弧,让术后患者的排便由一天十几次降低到了两三次,让他们能直起腰来生活。大网膜被切除的病人,因为缺少了免疫润滑,往往发生小肠粘连、肠梗阻,于是我提出了保留大网膜的结肠癌根治术,免去了病人经历二次手术的痛苦……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