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医院文化
150年,时间雕刻这家医院耐人寻味的痕迹 | 浙大二院系列报道·文化篇
提交者:九鼎医管 发表时间:2019-11-19 点击次数:2837 来源:健康界

医院文化建设


  在这里,医院就是想把绝望变为希望,把忧伤变为欢乐,把痛苦变为微笑。终有一天,这里将是一个人人寄望的目的地医院。
  
  以成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品牌医院为愿景,浙大二院建院以来始终坚持并实践着“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以守护百姓健康为己任,以引入并深入贯彻实施现代管理标准为抓手,给生命以慰藉、以关爱、以希望,成为了行业内的领航者。
  
  值此浙大二院建院150周年之际,健康界将分别剖析医院文化、服务、管理、全球化之道,解读“浙二经验”,释放创变力量。
  
  遥远的1869年,世界发生一件闻名遐迩的大事——苏伊士运河竣工通航,把地中海各国至印度洋的航程缩短八九千公里。同一年,古老的中国浙江,同样发生两件后来影响深远的事情:一是著名学者章太炎在余杭诞生,推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翻开新一页;二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前身在杭州问世,拉开一段治病救人传奇征程的序幕。
  
  时间呼啸而去,至今150年的路程,浙大二院沉淀出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
  
  重生的“灯塔”
  
  作为浙大二院第14任掌舵人,院长王建安有一个梦想。
  
  他希望有一天,老百姓面对疾病,考虑“我要去哪家医院”时,第一反应能想到浙大二院;即使已经病入膏肓,也要去浙大二院看过才能安心;患者们更能这样描述浙大二院——是希望和重生的“灯塔”。
  
  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历经150年洗礼淬炼,浙大二院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医院文化建设
  浙大二院前鞠躬图铜像
  
  杭州市上城区解放路88号院前,一座铜像惹眼。
  
  铜像一老一小,一医一患,一个身穿长衫,一个头戴礼帽,相互90度鞠躬行礼。其中的医者便是浙大二院前身广济医院院长梅滕更。
  
  在医院里不能大声说话,有交流需一旁轻声私谈;见面不能冷漠不语,须相互问候;行走不穿硬底鞋,避免发出声音……1881年,梅滕更远渡重洋将“三间陋室”发展成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西医医院——广济医院。这个期间,他便对前述细节加以规范,勾勒出浙大二院“显仁”价值观的雏形。
  
  “为了保护您和他人的隐私,请在一米线外等候!”如今,浙大二院门诊取药窗口的玻璃上,类似的提示标语随处可见,无声无息传承“显仁”精神。
  
  据统计,从1885年至1927年,共有370余名同学从广济医校毕业。他们有的服务于公众团体,有的自建诊所或医院,像蒲公英一样将“广泽济世”的广济精神传播至各地,为患者带来希望。
  

医院文化建设
  “济人寿世”拱门
  
  浙大二院建院140周年时,一座砖红色的高大拱门在医院南门前落成,上有蔡元培题写的“济人寿世”四个大字。这座还原老广济大门的拱门,映射一百多年来浙大二院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传承,也寄望当代医生继承发扬前人的医德、医风、医术。
  
  最近几年,浙大二院新员工都会倾听一堂院长讲授的“必修”医学人文课。“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是最能体现人类关爱的一门学科。一名好医生,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人文心。”医院的管理者们很清楚,浙大二院离自己心目中的医学圣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奔走。
  
  想推动一家已形成固有思维习惯的百年老院作出改变,需要有深刻的思想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还要有奔放的热情和坚强的个性,盯住目标不动摇。
  
  令人欣慰的是,浙大二院在这条路上初心从未改、脚步从未停。
  
  路上的创新者
  
  创新是原动力,医院没有创新就不可持续。
  
  2018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就“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与便民惠民服务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浙大二院介绍了十余年来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探路,以及互联网医院的亮点。
  

医院文化建设
  “浙二好医生”运营平台
  
  作为全国互联网+医疗的探路者之一,浙大二院2007年率先成立可视远程医学中心,2010年成立“浙大二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中心联合诊断学术中心”,2011年被授牌“卫生部病理远程会诊区域中心”,2015年成立“美国华人医师网络医院南方中心”,2016年成立国际网络医学中心、打造全国首个实现全数据互联互通的网络医疗体系,2017年“浙二好医生”互联网医院上线。目前,已有111家医院入驻浙二互联网医院的机构端,包括数家国际一流医疗机构,累计注册用户30余万,为200余万人次提供服务。
  
  实际上,这只是浙大二院紧贴时代寻求创新的缩影。
  
  20世纪50年代,余文光教授行国内第一例公开报道的胰十二指肠手术,石华玉教授在国内胸外科首创椎旁阻滞下肺切除等手术,朱焱教授在省内率先开展颅脑手术;20世纪60年代,楼福庆教授开展的茶色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治疗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20世纪70年代,医院开展肝脏及心脏移植手术,成功抢救烧伤面积达100%、III度烧伤74%的病人,完成全国首例“同体断肢移位再植”手术……
  
  2012年起,浙大二院心脏瓣膜团队开始研究用不开刀的方式进行心脏瓣膜置换,针对中国病人的特点,对国际经验进行突破改良,形成“杭州经验”。同时,该团队还研发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第二代可回收人工心脏瓣膜已突破技术难点,开始临床试验,为更多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希望。
  
  创新的基因,在浙大二院不断散发光芒。医院率先搭建从基础研究平台,到大动物、小动物研究平台,临床研究平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平台等完整的研究链,并成立首个技术转化办公室和首个细胞治疗中心。
  
  近年来,浙大二院还以第一负责人单位的身份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奖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9年居浙江省医疗领域第一。
  
  不打折扣的“安全”
  
  浙大二院的解放路院区有个小花园,面积不大,小桥流水,精致怡人。不过,它没少让浙二人操心。
  

医院文化建设
  解放路院区小花园中的梅亭
  
  “原来,小花园边上的小路由一块块木板拼接而成,板与板之间难免会有缝隙,这就给穿细高跟鞋路过的女士带来安全隐患。”党委书记陈正英表示,医院强调的文化中的一条就是安全文化,患者的安全、员工的安全都囊括其中。于是,他关注此事并参与改进,防范潜在风险。
  
  现如今,浙大二院的解放路院区,面积并未比梅滕更时期的广济医院扩大多少,但这片占地40亩的逼仄空间,年门诊量却从19世纪末的千余人次发展到如今的480万人次。
  
  就诊量的飞速提升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几年前,医院CT室外,患者插着管、戴着氧气面罩“排长龙”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次巡查中,院领导发现CT室的隐患,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细节决定医院的成败,决定着患者的生命。
  
  2010年,医院给每个病区每个楼层配备抢救猝死患者的抢救车。消息一出,全院诧异。院领导认为,普通病区配备这设备,这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必要举措。最终,医院花费300多万元配备82台抢救车。
  
  同时,医院的所有员工包括保安、护工等临时工都要进行专业救护培训,以备不时之需保障患者安全。
  
  此外,医院还设置一套应急呼叫系统,配有专门的呼叫代码,如“999”是院内有人出现心跳呼吸停止,需要及时救治;“111”代表消防;“222”代表治安;“333”代表群体事件(3人以上)。
  
  医院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只要拨通应急电话,呼叫系统即刻启动,广播便开始呼叫。而代码只有医务人员知道,不会给患者造成恐慌。
  
  “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就像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渗入一代代浙大二院工作者的血脉之中,为百姓带来生的希望,为医务工作者带来向上与向善的力量。
  
  惦记患者体验
  
  今年59岁的华贯丹,每周三7:30准时来到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区,作为志愿者在指定的单元楼门口疏导患者。
  
  医院文化建设

“广济之舟”志愿者合影
  
  2011年,浙大二院成立“广济之舟”志愿者联盟,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发起有组织、有管理、多方合作的志愿者服务的医院,并将志愿者纳入医院管理体系。院内设立志愿者管理办公室,构建完整的招募、培训和管理体系,利于长期开展志愿者服务。截至2019年10月,“广济之舟”共有7.5万人次参加志愿者服务,累计为患者提供服务1500万人次,约33万小时。
  
  旨在解决百姓的看病难问题,医院自2010年起,逐步推行周末服务常态化;2011年,在省内率先推行“先诊疗后结算”的一卡通服务,使患者平均排队次数由3次减少至1次,就诊时间节省30%。而如今,患者挂号收费的等待时间已由最初的40分钟,缩短到不足5分钟。
  
  此外,门诊全面实行预约诊疗,建立起“立体全方位的挂号体系”。从电话预约,到自助机、网络、社区、诊间、手机APP、浙二好医生、微信等多种方式预约,实现90%以上门诊号源网上开放,所有号源渠道打通,可在线建档、预约挂号、取号、排队叫号。通过多管齐下,线上线下对接,既节省患者的等待时间,也压缩“黄牛”的生存空间。
  
  同时,医院通过对流程的不断优化改造,推动服务一站式完成。作为浙江省日间手术技术指导中心、中国日间手术联盟单位,医院建立了一套以“三准入、三评估、三随访”为特色的高效人性管理流程,2019年1~9月就开展日间手术近2万台,约占住院手术总量的30%,极大提升了医疗资源有效使用率。
  
  不但患者,所有员工也是医院的服务对象。为了方便患者,院领导从自身做起,带头把自己的车停到院外。为了给一线员工提供方便,院领导又腾出行政办公场所让给临床,行政则搬到院外租房办公。
  
  “在这里,医院就是想把绝望变为希望,把忧伤变为欢乐,把痛苦变为微笑。终有一天,这里将是一个人人寄望的目的地医院。”这是浙大二院墙上镌刻的愿景,也是心中永葆的初心。
  
  更多资讯请访问 九鼎医院经营管理网  http://www.yyjg.net


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建设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