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行业资讯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提前到来的老龄化危机
提交者:easyide 发表时间:2009-11-6 点击次数:1226 来源:健康报

  截至目前,我国有老年人口1.6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5%。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该国家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该国家总人口的7%,该国家就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显然,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按年均增加800万至900万老年人口的标准来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到2050年,我国将约有3.5亿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3.97%,是现有数量的3倍。老年人口将发展到每三四个人中就有1个,且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

  重阳节前夕,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部署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会上将老龄问题提升到了“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

  与前所未有的老龄化速度相比,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还存在着制度准备不足、老龄保障和服务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挑战巨大。

  我国老龄化有四大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姜向群教授说,与那些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社会具有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和发展不平衡四大特点。

  姜向群说,首先,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相当于俄罗斯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其次,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但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西欧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花了80年~100年,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只花20年~3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留给我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准备时间很少。第四,我国的老龄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大城市老龄化速度快,而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则较低。与此同时,我国70%的老年人口在农村,他们多数没有养老保障,生活负担较重。

  社会保障力度不够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问题是养老保障压力大。姜向群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在农村,救助制度能够覆盖的仅仅是“五保户”和“三无”老人。大多数的农村老人生活几乎没有保障。而在城市,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退休职工越来越多,养老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农村老人更加无人照料。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带来的另一个挑战是医疗保障压力大。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倍,伤残率是全人口的3.6倍。这说明,老年人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姜向群认为,尽管近两年我国开始推行新农合等医疗保障制度,但由于账户建立时间短、积累资金少、报销门槛高等问题的存在,大量的农村老人看大病仍旧没有保障。

  2008年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务的占25.22%,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04%,需要聊天解闷服务的占13.79%,需要法律援助服务的占2.25%。但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状况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满足率为8.3%,聊天解闷服务满足率为3.16%。我国对机构养老床位的潜在需求量,从2000年的1821万张上升到2006年的2261万张,但目前社会养老机构现有床位数仅为149万张,尚不及需求的1/12。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不仅项目和服务内容不全,服务的质量更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随着我国家庭模式的改变,更多的家庭将成为典型的“四二一”模式,即家中有4个老人、2个年轻人和1个孩子。年轻人不仅要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生计忙碌,还要照顾孩子,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正在受到巨大冲击,年轻人孝顺老人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减轻年轻人的负担,加上生活习惯不一致,更多的老年人选择单独居住。

  不少研究人口问题的学者认为,这种模式的形成使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同时加重了社会养老的负担。根据《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49.7%,比2000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更高,达到56.1%。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反映,空巢家庭的增多,不仅仅带来了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更带来了许多老年心理问题,比如苦闷、孤独、抑郁、多疑等。

  养老服务需要政府推进

  姜向群认为,过去完全依靠家庭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鼓励和发展多种方式的养老机构,开发休闲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都是政府需要积极推动的大事。

  姜向群说,目前我国选择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只有1%左右。《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而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6%~8%,改变人们的养老观念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老人不愿选择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服务质量太差,自己无法得到“善待”。“周围有朋友住养老院,但伙食和护理都不好,整天呆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别提多闷了。子女去看也不方便。”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说,她害怕自己哪天不能动了,在养老院里没人伺候。“在我们的朋友圈子里,谁家要是把老人送养老院了,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大伙儿肯定说这家儿女不孝顺。”

  “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帮助他们不断规范和完善服务。”姜向群认为,除了政府,享受养老服务的老人及其子女也应该承担起监督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提供合适的监督渠道,让他们发现问题有地方说理。子女也应该更加关注、关心这些老人,经常去看望,督促服务人员提供合格的服务。此外,姜向群认为,养老机构应该建在交通方便和距离医疗机构更近的地方,方便老年人生活和就医。

  对于大部分非高龄和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来说,提供福利性和低收费的社区养老服务是最合适的出路。姜向群说,这需要基层政府大力推进,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源提供此类服务,解决老年人家务、护理等服务需要。

  完善中国特色养老保障制度

  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各国政府想出了各种招数。西欧不少国家采用了延长退休时间的办法。姜向群说,近些年也有人建议我国政府采用这种办法,但他认为这种办法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是劳动力充足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像西欧国家那样面临劳动力不足的困境。在中国,优先解决的还应该是青年人就业,否则造成的社会问题会更多。日本和韩国采用政府补贴养老,制定优惠的住房贷款政策鼓励家庭养老,让老人和子女有可能住在一起。

  姜向群认为,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力的支持,而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家庭养老值得借鉴。他提出,可以增加假期,以增加子女陪伴老人的时间。对于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需求,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向低收入和患病率高的老年人群倾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利率优惠等,鼓励养老商业保险的发展与政府保障互补。

  姜向群认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时机已经到来。各种老年人用品、无障碍设施、安全辅助器械、特制服装、报警呼叫设施都有大量潜在的市场需求。社会应该为老年人提供这样的产品和服务。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